•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  • 首 页
  • 公司概况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企业文化
  • 工程建设
  • 下属企业
  • 制度建设
  • 人力资源
  • 党群天地
  • 网上办公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安徽省新路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欢迎您! 今天是2022年06月27日
  •  公司简介 |  公司资质 |  组织机构  |  公司荣誉
  •  通知公告 |  企业简讯 |  图片新闻 |  在线视频 |  招标管理
  •  公司标志 |  公司愿景 |  企业使命 |  企业精神 |  员工风采 |  企业文化活动
  •  在建工程  技术交流  业绩总览  经典工程  安全生产月活动
  •  茂诚路桥公司 |  安鑫建设公司 |  顺鑫劳务公司 |  正鑫检测公司 |  盛鑫房产公司 |  路虹建设工程公司 |  怀远县新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|  新路诚创公司 |  新路鼎盛公司
  •  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|  员工守则 |  员工培训 |  职称与从业资格 |  在线招聘 |
  •  企业制度 |  国家法律法规
  •  党风廉政 | 文明创建
  •  联系我们
  •  OA(外网登录)  OA(内网登录)  下载中心
  • 在建工程
  • 技术交流
  • 业绩总览
  • 经典工程
  • 安全生产月活动
首页 > 工程建设 > 技术交流

技术交流

关于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议
来源:本站原创   发布时间:2017-03-23   作者:总工办  

要维持一个良性发展的建筑产业,产业队伍是关键。而决定产业队伍品质的是人,他们的素质、他们是否具有产业工人地位、他们是否归属于某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,直接决定着建筑行业能否健康发展,也决定着建筑这一社会公共产品的品质。因此,如何化解建筑业产业队伍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重建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成熟、稳定、规范的建筑产业队伍,既是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,也是推进城市化建设,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要求。
一、建筑企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
1、对劳务企业管控缺位
上世纪末,国家从减轻建筑企业负担、强化项目管理、加快建筑业的市场化步伐出发,支持在项目管理中推行管理和劳务分离。即总承包企业可不自带队伍,项目可直接从劳务分包企业聘用劳务人员,劳务分包企业就此而生。虽然对劳务分包企业的基本资质有要求,但由于对劳务分包企业的管理、考核和评价未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,对劳务分包企业的运行过程,因缺乏系统而明确的跟踪管理措施,导致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操作上,很难对劳务分包企业资质、队伍素质进行严格监督和准确审查,导致劳务分包企业拼凑业绩、网罗人员便能办到资质,到处忽悠便能接到业务,七拼八凑也可“履约”,遇到矛盾却一跑了之!
2、劳务人员大量无序流动
由于较长时间以来,国家对建筑业始终维持着大规模的投入,导致建筑业对劳务量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。随着建筑业务工人员的蜂拥而入,在劳务分包企业和务工人员之间便形成了“铁打的营盘,流水的兵”现象。尽管劳务分包企业基于能顺利实施好项目,在挑选劳务人员时,希望选择具有一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劳务人员。同时,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市场,给劳务人员又带来了更多可自由选择的机会。目前,“70 后”、“80 后”和“90 后”农民工已成为劳动力主要来源,他们以城市生活为目标,更希望实现与城市生活接轨,而建筑业工作环境恶劣,流动性、危险性的客观存在,以及用工策略和福利待遇较差,对他们而言正在失去吸引力。正是这种双向选择不契合,导致劳务人员在项目间大量无序流动,建筑业便很难做到劳务分包队伍的稳定。随着大量无序、自由流动的农民工的涌入,建筑劳务市场被打乱。他们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,在自主地对劳务企业作取舍,在无序地主导着劳务市场,最突出的是导致劳动力价格在近乎失控地攀升。这种与社会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极不相称的工资增长,不仅造
成劳务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大,也造成了承包企业的工程人工费用的倍增,企业成本和支付压力加大。
3、劳务人员缺乏培训
因劳务企业被虚拟化,建筑业都是人随项目走,人员流动性大,培训的对象不确定、责任主体也难以明确,对劳务人员上岗素质更难以把握。加上农村务工人员,几乎是丢了镰刀便拿瓦刀,未经培训的农民工,纪律性较差,自由散漫,与建筑产业所需的素质存在很大的差距。导致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在建设项目,因自身不具备相应素质、不适应生产要求、工作效率低下被淘汰而在大量流动;另一方面,建筑业所需的特质劳动力,因无培训和储备而严重缺乏。
4、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、产业队伍稳定
由于建筑从业人员流动性大,普遍存在劳务公司不与劳务工人签订劳动合同,更不用说劳务企业给劳务工人办理养老、失业、医疗、工伤等保险。农民工因缺乏归属感和社会保障,不仅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稳定,也很难形成稳定的建筑业产业队伍。尤其针对目前的农民工,他们的年龄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。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到如今“70 后”、“80 后”和“90 后”独生子女群体,已是建筑施工的主力军和维持家庭生存的重要支柱;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,他们的价值观在改变,能否获得生活品质、能否获得社会保障正成为他们择业的重要选项。
二、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议
1、强化政府的管理和服务
政府要加大对劳务企业发展的约束和引导。政府要做好劳务企业的管理、考核和评价制度的系统设计;针对劳务企业的管理涉及面广而杂,必须建立合理的机制,可以由政府自身去做,也可以委托建筑行业协会管理。但必须确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,对参与建筑业劳务资源招投标活动的劳务企业资质、人员素质进行严格的审查;对劳务企业的运行过程,进行跟踪管理;对劳务企业的履约情况开展信誉评级,以确保社会产品能交由具有相应能力的劳务队伍去实施。
政府要通过市场调节和积极引导,使劳务企业逐步进入健康发展轨道。政府应推动建立建筑业广泛的用工供需平台、劳动力价格信息平台、建立劳务输出基地,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积极引导,增加劳动力供给,使劳动力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,确保劳务企业稳步健康发展。
2、规范劳务企业管理
首先必须确立农民工在企业的合理地位,让一个个的自然人成为企业人。因此,必须对劳务企业用工制度进行改革。
要严格执行用工劳动合同制度;严格实行同工同酬,建立工人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;探索让劳务人员参股、参与相关层面管理、凭绩效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等措施。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;改善工作条件,使农民工利益得到全面、长期、可靠的保障。这样,才能打造稳定、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。
3、建立劳务人员社会保障,稳定产业队伍
必须通过劳务企业的健康发展,不断扩展业务,以尽可能让进入企业的劳务人员充分就业,通过就业来实现劳务人员的社会保障,由个人、企业和社会共担。
4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
要依托成熟的企业和专业技术学校,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务工人员的文化、技术、安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培训,以提高他们诚信从业的操守和专业技术的水平,扩大他们的社会生存空间。有必要建立务工人员等级制度、执业资格制度和劳务市场准入制度,让培训真正变为他们的自觉;让教育成为他们真正获得知识的机会。并通过教育与培训,让他们获得更好发展平台,让建筑业能真正打造出合格的产业队伍。
5、合理应对工作上涨,保证工资支付
劳务企业必须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、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的措施和方案。可通过对劳务用工情况进行建帐管理,将劳务人员的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家庭住址、身份证号、从事工种、进驻项目日期、退出项目日期、健康状况等进行造册和动态管理;要对农民工劳务工资以单件完成时间或分项工程结束时点,进行工资日清月结。并将劳务总值分解到每个在册民工,并按民工工资册,按月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工资卡中。建筑行业主管部门,也要加大建筑市场的治理力度,规范建筑市场的经营行为;通过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,实现由农民工自我维权转变为政府主导维权;可鼓励农民工建立劳务工会组织,实现农民工保障自我维权组织化。
关闭窗口打印页面

Copyrights©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新路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政维嘉楠

电话:0558-2225656 传真:0558-2225656 地址:阜阳市经济开发区经三路688号 后台登陆

皖公网安备 34120202000080号